笃行致远 格物致知——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校友王学良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次数:3071

王学良 男,1962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就读于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武汉教育学院生物系)生物学专业。先后在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气象中心、武汉市气象局等单位任科长、副局长等职务,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防雷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兼任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防雷协会会长。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气象和雷电气候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EI及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主持或参加国家标准编制10项、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18项,出版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国家专利7项。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在生物气象研究方面,他充分发挥生物气象方面的优势,长期深入鄂西山区和大别山区开展黑木耳、香菇、茶叶等林特产生物气象研究和科技扶贫等工作。参加的亚热带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研究课题,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省政府的资助下,他积极参加湖北省山区林特气候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引进并推广食用菌新品种、低产茶园改造及名优茶制作等多项新技术。提出了花菇(香菇)准工厂化生产生物气象模型,揭示了食用菌杂菌生态气候类型及其防治方法,研究了秦巴山区肚倍蚜虫越冬避灾人控小气候技术,其中花菇准工厂化生产实用技术在鄂西山区推广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先后在《中国农业气象》、《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和《中国消毒学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际生物气象学术交流1次。

在雷电气候研究方面,他先后主持或参加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标准项目40余项。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减弱是我国年雷暴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湖北省云地闪、多回击地闪和雷电流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等雷电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研制了由二元法计算年雷暴日数替代人工观测年雷暴日数的新方法和雷电流累积概率分段修订公式,提出了将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公式应用到雷击风险评估业务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在《高电压技术》(EI收录)、《应用气象学报》、《热带气象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篇,主持或参加各类标准规范编制近40项,2次参加亚太雷电国际会议并交流发言。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1)1项。

 

个人感言:常怀感恩之心,常有感激之情!爱岗敬业,克难攻坚,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