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艳华,女,1973年12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就读于江汉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现在新洲区双柳街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兼任新洲区双柳科协秘书长、新洲区双柳蔬菜协会会长。曾任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新洲区第五届党代会代表员,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九届代表,市妇女第十三次代会代表新洲区第四次妇代会代表。
情系蔬菜,用执着托举使命
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先进科学适用技术,是她永不言悔的追求。1996年她由新洲县菜办分配到双柳菜办工作。当时双柳蔬菜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上升如朝阳般的蔬菜产业激发了她青春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立志要为发展双柳蔬菜产业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能量”。
豇豆双柳的传统种植品种之一,但群众种植技术落后,品种老化,影响发展。“种好一半收”,为筛选出引进产量高、品质优、效益佳的豇豆品种,2007年7月,顶着高温酷暑,她在刘镇村进行了10个豇豆品种比较试验,为此还中暑过。有了试验数据作依据,2008年双柳大力推广绿岭、加工七号、早佳等既适于鲜食又宜于加工的豇豆品种,面积由不足0.6万亩发展到1.2万亩,产值亩平增收350余元。如今双柳豇豆年种植复种面积达4.2万亩,成为双柳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双柳被称为“豇豆之乡”。 2011年“双柳”豇豆被评选为“首届湖北名优蔬菜”。
为了让双柳蔬菜生产上质量、提档次,她和同事不论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不论是周末不是节假日,只要群众有需要,都在约定时间及时赶到,编写的《双柳早春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意见》等13种技术资料,通俗易懂,在农民中广泛流传。积极利用双柳农民科普培训学校、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开展适用技术培训,2020年组织培训25期,培训咨询农民4020人。孙洪村农民孙德华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应用苋菜春夏秋排开播种技术,2020年种植苋菜达15520元左右。
满腔热忱,用坚守诠释责任
“无论什么岗位,都要燃烧自己”。想服务好农业离不开和泥巴、烈日、风雨、酷暑严寒打交道,每逢农业灾害发生时,她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到田间地头。由于改革后待遇低、工作氛围差,同事们纷纷转岗或者另谋他路。面对这些,她思绪万千,暗下决心,今后要更奋发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扎实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点事情。因为她知道,双柳农民对农业科技是渴求的,是认同她的付出的。
2009年双柳辣椒生产中炭疽病严重,是制约双柳辣椒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0年她在杨林村叶章坤的田间进行辣椒炭疽病防治药效比较试验,她坚持从前到后亲自背着药水桶在试验田喷药。有人说她“太傻”,也有人说她“太较真”,但是令她特别高兴的是,当年筛选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氟吡菌酰胺混剂推广应用后,一举解决了农民生产辣椒的难题,双柳加工辣椒种植面积由不足20亩扩大到近1000亩。她的探究学习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务的快乐。
一心为民,用真情赢得民心
2006年,双柳蔬菜协会处于低谷。受街道领导邀请和广大农民的推选,2007年她任双柳蔬菜协会的会长。她第一时间成立了双柳蔬菜协会党支部,由她担任支部书记,带领协会改变管理模式,拓宽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协会在农民中影响力不断提升,会员人数由823人发展至1786人。2007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视察双柳蔬菜协会科普工作时,给予她和协会高度评价。
协会工作没有待遇,但她仍用心做好这块的工作。在田间地头无论走到哪家田块,只要发现生产中有问题,为蔬菜“看病开方”,传达种菜“小验方”,成为了双柳农民的知心朋友。大力推广“三高三省”蔬菜周年栽培模式 ,2019年该项技术在全街应用面积达到2.5万亩,使农民纯收入每亩增加400元,全街蔬菜增值950万余元。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扎根基层,在农技推广的路上不歇脚。2009年武获汉市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12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先后被评为2010年“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2016年“湖北省最美农技员”,2020年“湖北省科协优秀基层三长”;2017年入选武汉市2016年度“黄鹤英才(农业)计划”,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星火带头人、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区劳模等。
个人感言:植根于泥土才能散发出芬香,感谢党的培养,母校的培育,今后将更好为乡村振兴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