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7时,人民网、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江汉大学联合打造的“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大思政课”云平台、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准时开讲。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全院学生收看,聆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菲,讲述科学家们在精细爆破的科研与实践中,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接续奋斗的故事。
学院采取多点同步的方式开展,学院党委书记刘妙龄、研究生辅导员吕方舟组织学生党员在J16C201会议室集中观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配才、本科生辅导员谭英组织学生在J12B206教室集中观看,其他在校学生在寝室、自习室等同步参与,确保了活动的全覆盖。
谢先启院士通过真实的案例,向大家讲述了工程爆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校党委书记覃道明勉励广大青年学生,静下心来做学问,扎扎实实打基础,保持创新的好奇心、进取心,在创新的道路上,怀揣无畏的勇气,让青春在创新中绽放最美的光芒。
这一堂思政大课,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反响热烈。不仅加深了对精细爆破、科技创新的理解,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仅看到了江汉大学在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协调发展进程中取得的突破,也坚定了大家在生命科学领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的决心。
食品质量与安全221班徐华瑞:观看“精绣河山”思政大课,我深受震撼。课中展现的工程爆破技术从传统迈向精细,在国家重大工程里发挥关键作用,恰似在山河间“精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科研工作者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动体现。他们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以无畏的勇气、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满足社会对爆破安全、高效、绿色的迫切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的力量与价值。
2022级生物学研究生陈美珠:观看《同上一堂“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后,作为预备党员,我深受触动。谢院士团队用“微米级”的匠心与“万吨级”的担当,将爆破技术从传统粗放推向精准可控,一次次突破技术壁垒,为国家重大工程保驾护航。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精神内核,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民族复兴的脊梁。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更加明晰肩上的责任。我们生逢其时,更应传承这份担当。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要像爆破团队那样既保持敢闯敢试的锐气,又涵养精益求精的匠心;既要仰望星空锚定科技前沿,又要脚踏实地服务国家需求。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动力,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024级生物学研究生颜恩召:这堂思政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了精细爆破技术的魅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它激励我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4级生物学研究生刘章:这场特殊的思政课,恰似定向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既震落了我们思维定式的碎屑,又为精神地基注入了新的混凝土。当科技创新的星火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我们这代人要做的,不仅是传承'敢为人先'的火炬,更要锻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细爆破”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