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在江汉大学花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活动。从幼苗移栽到盆栽养护,从理论讲解到实操指导,师生们以泥土为纸、绿植为笔,在劳动中深耕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育科研素养。
以劳育智: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活动现场,一排排幼苗整齐排列在花盆中,师生手持小铲、弯腰蹲坐,小心翼翼地将幼苗从育苗盆移栽至新容器。“移栽时要注意保护根系,土壤湿度以‘手握成团、轻触即散’为宜……”学院教师拿着示范植株,向同学们讲解植物移栽的关键技术要点。

从幼苗的选苗、起苗,到土壤的调配、装盆,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生命科学的专业知识。“移栽深度有什么讲究吗?”“盆栽后的浇水频率是怎样的?”教师们结合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知识逐一解释,让劳动实践成为专业知识的“鲜活教材”。

以劳育心:在协作中锤炼科研品格
活动中,学生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的同学负责搬运幼苗,有的细心完成移栽操作。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还学习了盆栽的后期养护技巧,包括光照管理、水肥控制等。

“看似简单的移栽,其实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细致。植物的根系很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成活率,这和做实验培养细胞、观测样本一样,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从科研实验到劳动实践,严谨、专注、协作的科研品格在泥土间悄然生长。

以劳育人:让劳动教育对接专业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合,把植物栽培、幼苗养护等劳动内容与《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课程的实践环节结合,让劳动成为专业学习的延伸。

这次劳动实践让一年级新生对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课本上的知识变成了亲手操作的体验,也让学生对未来从事植物研究、园艺技术等方向的职业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劳动教育是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工程”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院后续将持续开展此类劳动教育活动,涵盖食用菌种植、田间劳动等多个领域,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在实践中培养懂技术、肯实干、爱钻研的生命科学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