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召开期中教学工作布置与讨论会
为精准掌握教学运行态势,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1月10日,食品科学系围绕期中教学重点工作,召开专题布置与讨论会。学院教学副院长李佳楠教授、党委书记刘妙龄、党委副书记王配才同志,教办主任吴春红副教授、食品科学系主任徐媛副教授、副主任王璐老师、系部教研室主任及专业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食品科学系主任徐媛副教授主持。
此次会议针对期中教学检查关键节点,聚焦教学质量提升与专业长远发展,针对四项核心工作展开系统部署与深入研讨,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明确方向、夯实路径。
1、部署学生学情及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工作。由各班班主任牵头完成本次问卷发放、数据汇总与分析工作,调查范围覆盖食品专业23级、24级、25级全体学生。最终形成反馈报告,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精准依据。徐媛主任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参与者,问卷调查需紧扣课程内容实用性、教学方法适配性、课堂互动有效性等关键维度设计问题,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与针对性,切实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2、部署优秀教案与优秀课堂推荐工作。教研室主任指出,优秀教案是教学思路的精准呈现,优秀课堂是教学能力的直观体现,推荐工作需坚持“质量优先、公平公正”原则,重点考察教案的逻辑性、创新性与实用性,以及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知识传递效率等核心指标。各教研室需组织内部初评,择优上报,学院将对获评的优秀案例进行汇总展示与推广,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3、部署和研讨2026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议明确,新方案修订必须严格对标最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突出专业特色与应用导向。针对新增课程,需组织专项论证,从课程定位、内容体系、与其他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同时按照智慧课程建设标准完成教学大纲编制;对于现有课程,要结合食品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挖掘智慧教学改造潜力,鼓励融入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互动平台等教学元素,打造一批高质量智慧课程。李佳楠副院长特别强调,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需邀请教指委专家、食品行业技术总监等参与论证,确保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贴近行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4、会议就学业导师与关注学生成长等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王璐主任表示,学业导师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引路人”,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每学期与对接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不少于2次,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及时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导师需规范做好沟通记录,详细留存指导内容、学生反馈及后续跟进措施,形成完整的指导档案,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可追溯的依据。
会上,全体教师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岗位职责,就各项工作的推进细节展开热烈讨论。系主任在总结时表示,本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思想交流会,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举措,将各项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此次期中教学工作布置与讨论会的召开,为专业教明确了近期教学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食品科学系将以此次会议为基础,精准发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持续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具备扎实专业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优秀人才。
